跳转到路径导航栏
跳转到正文内容

毛泽东警卫员张木奇:16岁保卫主席被称为娃娃

http://www.sina.com.cn  2009年12月25日19:36   新浪嘉宾访谈
毛泽东警卫员张木奇:16岁保卫主席被称为娃娃
毛泽东警卫员 张木奇

毛泽东警卫员张木奇:16岁保卫主席被称为娃娃
《毛泽东1949》总导演 李 黎

毛泽东警卫员张木奇:16岁保卫主席被称为娃娃
中央文献研究室专家 张素华

  12月26号正值毛主席诞辰116周年,毛泽东卫士张木奇、中央文献研究室专家张素华、《毛泽东1949》总导演李黎做客新浪聊毛主席往事,以下为访谈实录:

  主持人王莹:亲爱的新浪网网友大家好,欢迎大家收看新浪视频,我是主持人王莹。12月26号正值毛主席诞辰116周年,今天我们也特别请到几位对毛主席相对认识和了解的嘉宾。为大家介绍一下今天的嘉宾,中央文献研究室毛组专家张素华,张老师欢迎您。

  张素华:新浪网友,大家好。

  主持人王莹:坐在中间是毛主席身边的警卫员张木奇。

  张木奇:谢谢大家。明天是伟大主席毛泽东诞辰116周年,我和全国人民,和全世界对毛主席怀有深厚感情的人一道,纪念这位改变了中国,改变了世界命运的伟大领袖的诞辰。

  主持人王莹:我们能深深感受到张老对主席不一样的感觉。坐在最右手边是《毛泽东1949》总导演李黎,欢迎您李导。

  李黎:新浪网友大家好。

  主持人王莹:先问张老,您什么时候到主席身边做警卫员的?

  张木奇:我到毛主席那边做警卫工作是1949年6月6号,16岁,当时毛主席和中央领导同志们都住在香山双清别墅。

  主持人王莹:您那个时候对主席是什么样的印象呢?

  张木奇:这个事说起来也很长了。抗日战争时期,我那时在小学念书,那个时候对伟大领袖毛主席有着深厚的感情。日本帝国主义是侵略者,在我们国家烧杀抢掠无恶不做,只有毛主席领导游击队巧妙和敌人周旋,袭击敌人,打击敌人。那个时候对毛主席有深厚的感情,感觉中国像毛主席这样伟大的人物,还是我遇到的第一个。我做梦没想到以后竟然能够调到毛主席身边,为他站岗放哨。

  1949年毛主席最忙碌 亲自修改校对《共同纲领》

  主持人王莹:张老是怀着无限敬仰的心情来到毛主席身边。李导为什么选择《毛泽东1949》?

  李黎:就像张老那样,1949年是毛主席整个一生中,最为辉煌,最为亮丽的一年,因为这一年新中国诞生,所以这一年,我们说它是重要的生命节点,所以选择这个年份做这个片子。

  主持人王莹:问一下张老师您在做研究的时候,是不是1949年是重要的节点,进行重要的研究呢?

  张素华:对,1949年毛泽东主要做了两件大事,一个是指挥打仗,继续解放全中国。第二件事是筹建新中国,如何把新中国建设好,把方方面面安排好,也是一件很大的事情,很了不起的事情。开国开好了,对我们国家长远的发展很有意义。对1949年,我们也是非常重视的。

  主持人王莹:1949年张老来到主席身边,您觉得主席那个时候是不是异常地忙碌呢?

  张木奇:特别忙碌,毛主席他老人家是建设新中国最伟大的领袖,当时他的助手还有周副主席,还有少奇同志,还有任弼时、朱德等同志。按照他原来的想法是打仗阶段够忙的了,将来我们可以适当地休息,可是进城以后,筹备政协,全国委员会,而且召开全国政协,所以这个时候特别忙。还有一个忙的主要因素是当时的统战工作,因为好多民主党派领导人对我们党尽管有长期交往,但实际交往并不多,来了以后,跟他们共商国事,毛主席会客最多,看的文件最多,而且要发布一些有关内部军内事务的重要指示。所以那时候毛主席特别忙。

  张素华:张老师说的我可以补充一下。为什么说1949年是特别忙碌的一年?按道理1949年相对1947、1948年打仗的分量应该少一些,但是我看了看,毛主席在1949年写的电报和文章,比1948年一点都不少,而且《毛泽东选集》收录的文章,从1949年1月14号到1949年9月写的文章占整个四卷几乎是四分之一,相当多。很多东西都是他亲自起草。当时制定的《共同纲领》,毛泽东先后改了200多处,非常仔细,甚至连校对都亲自弄。当时睡觉都极少。

  主持人王莹:主席当时的作息相当不规律吧。

  张木奇:那时候,毛主席跟民主党派共商国事,怎么样把政协开好,怎么样把个人工作和全党的中心工作配合得更好。刚才也说了文件特别多,那个时候秘书们给主席送文件,一送都是一摞一摞文件,党政军第一把手是毛主席,他是全党最忙的一个人,全部的党政军的重要材料,重要的决定,重要命令,重要的决策,都要通过毛主席亲自审阅,拍板定案。

  当时毛主席精神很好,才56岁,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,对中国的情况是了如指掌,因此毛主席是最忙的,不仅是文件方面、会客方面,一些民主党派的同志身体不好,还经常到人家家里探望一下,可以说那个阶段是毛主席最忙的阶段。

  《毛泽东1949》解读到历史的真实

  主持人王莹:张老说着说着都非常心疼主席。李导演在拍《毛泽东1949》的时候,是不是会压力很大,因为之前的文献片也好,纪录片也好,专题片也好,电视剧也好,太多在讲述毛泽东,《毛泽东1949》是不是应该有自己独特的切入点,独特的故事在里面?

  李黎:接刚才两位说的那个年份,毛泽东的文件来往还有书写的过程,在我们这个片子里体现得非常充分的。就像刚才张老师说的,那个时候毛泽东要书写新中国的国体,新中国的制度,我们说《共同纲领》,人民民主专政都是毛主席在那个时候,尤其他亲力亲为写出来的,所以我们文献片有特别重要的特点,就是去解读这些文献里至今看来还让我们心动的一些关键词,比如说人民民主专政,到今天还写到宪法里,我们做了重点的标注。这个片子和别的片子不同在于不但体现出毛泽东在这个时候的胸怀,还体现在这个时候忙碌的身影以及和民主党派和他的亲友,和他的同志之间的关系,这个片子不同在这个地方。

  主持人王莹:就是思想上的提升和弘扬。

  李黎:思想上主要体现刚才专家说的,新中国的建立这是很大的一件事情,也就是共产党人通过28年的奋斗,当时毛泽东是十分忙碌的。

  主持人王莹:也有一部分网友有这样的质疑,纪录片有过去影像资料的融入,再加上拍了现在的专家包括张老的亲自体会,这样嫁接起来会不会有僵化的感觉?

  李黎:这是我们讨论最多的问题。文献片主要是文字、图书,当时由于摄影术的缺乏,只有部分很珍贵的影像。我们做了努力,使片子看起来不太僵硬的。过去喜欢把老影像衬底,今天发现,用今天的眼光,用专家准确的学术研究解读历史图象更有意思。举个例子,七届二中全会的时候,拍了很多图象,现在我们发现还有一些边缘的材料。比如说我们看到邓小平提了一下裤子,这个过去好像不太用,观众一看,这个影像很真实,很亲切。比如毛主席进来的时候,是拿着香烟的,先跟周边交谈了几句,并没有大家热烈鼓掌的镜头。我们认为这是真实的历史。

  主持人王莹:更生活了,让我们距离更近,感觉平民化。

  李黎:里面还有像张老,张老师这样的专家进行史实上准确的解读,这个片子的权威性体现在这里。

  张素华:电视片里有一个镜头特别感人,毛泽东从西柏坡刚到北京来,大家迎接毛主席,大家一起照相,主席说我个高,站在后面,大家说还是站在前面,谦让的过程。给人印象非常深刻。

  主持人王莹:说到这里,张老师我想问你,现在有很多影视剧就是描写主席生活经历的,有一些不事实的地方,对于毛组专家最不能忍受的是哪些?

  张素华:有些不事实的地方我们应该指出的,目前来讲不能完全做到将有些不事实的地方及时指出来,现在不事实的地方确实很多,尤其很多人故意造谣的东西,把污水往毛泽东身上泼,说《毛泽东选集》内很多东西是别人起草的,毛泽东没有起草几篇。这完全不是事实,很多东西是胡说八道。

  主持人王莹:这是李导在拍摄《毛泽东1949》找那么多专家审核片子的主要原因。

  李黎:很多文献是毛主席亲自写的。

  主持人王莹:就是要真实。

  张木奇:16岁被调到主席身边做警卫员感觉很自豪

  今天特别感叹,能够亲身领略到毛泽东主席身边警卫员的风采张老的风采,觉得您非常年轻,很多网友不相信今年张老已经76岁了,看上去那么精神,语言表达思路那么清晰。我们想知道张老您当时被主席选到身边,是不是经过层层选拔,而且条件相当苛刻呢?

  张木奇:这个事感觉不是那么神秘的东西。

  主持人王莹:您张口一说,感觉特骄傲,特自豪。

  张木奇:骄傲自豪是一方面,并不是条件苛刻,好像高不可攀的样子,我们是普通的战士,他是人民领袖,人民领袖和党中央需要安全,需要一部分人为安全工作做一些具体事。我从华北部队调过来,在西八里庄那个地方审查我们,分别和我们谈话,最后选拔了36个人调入毛主席双清别墅。我们一进了香山的东大门就感觉,这个地方好跟别的地方不一样,门口一边两个岗,还加上一个代班就是五个人,这五个人有四个带卡宾枪,一个人带驳壳枪。这么大的阵势,不知道这里住什么人,我们也不知道去保卫毛主席。

上一页 1 2 下一页

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

Powered By Google
留言板电话:010-82612286

更多关于 毛泽东 的新闻

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┊Copyright © 1996-2009 SINA Corporation, All Rights Reserved

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